好的品牌应该像一个“宗教”,胜加刘鹏的逆营销出位思考
刘 鹏
上海胜加广告创意合伙人&GCD
广告学专业毕业,传统广告文案出身,十二年广告创意经验。擅长品牌管理及产品商业化包装,曾服务HTC、方太、华为、中兴通讯、海信电视等客户。近年来与团队一起探索数字传播的创新之道,帮助方太打造了一系列热点案例。
本文共计2387字 | 阅读约需4分钟
我们常见的广告,大多是“顺情应境”的:在情人节祝大家爱情美满、在中秋节祝大家团圆和乐、卖SUV就要征服天地内心、卖甜品常常要放飞心情……但2017年却出现了很多“逆向营销”的现象级案例,比如“分手花店”、“丧茶”等,一度引爆关注,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“逆向营销”?就“逆营销”话题,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胜加广告创意合伙人兼创意群总监刘鹏。
出位的背后:共鸣
丧茶的源起,也许只是有人发了一条微博:想在喜茶对面开一家“丧茶”, 主打:一事无成奶绿、碌碌无为红茶、依旧单身绿茶……杯子上的标语“喝完请勿在店内自杀”。没想到,“丧茶”真的开门营业了,尽管只有短短一周,却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热力追捧。
刘鹏谈到,“丧茶”、“分手花店”之所以能引发年轻人群的关注、参与、分享,关键在于其形式和内容,都引发了受众共鸣:以“丧茶”、“分手花店”为例,它们的概念、主题、视觉,都与大众习以为常的生活常态,甚至生活常识逆向而行——520大家不是送花秀恩爱吗?那我就谈分手;开店不都图个喜庆吉利吗?那我就玩一次全场黑白调子的丧气茶饮;大家看够了正能量金句,我就来一些负能量的警句。这样的玩法,最容易唤起年轻人“好奇心”的共鸣。
但这些案例能够成为社交媒体的现象级案例,靠的绝不仅仅是“猎奇式”的哗众取宠、标新立异,而是与时下年轻消费者内心相关的“共鸣”:一杯丧茶,是对年轻人身处社会压力、工作压力、情感压力之下,生存不易的理解,更是对他们追求戏谑式、娱乐化的情绪宣泄需求的精准把握。
透过形式反差的表象,我们可以看到,逆向营销能够广受关注,本质还是在于与受众之间的价值观共鸣。
出位的规则:变化
知己知彼,才能百战不殆。如果留意就能发现,逆向营销的受众,多是90后甚至00后这些年轻群体。
刘鹏认为,这离不开这一群体的“信息优越感”——无论哪一个年代的年轻人,都喜欢新鲜的、好玩的、反传统的。但90后、00后这一代年轻人,是刷着网页长大的一代,他们接触信息的广度、深度都远超前辈;他们对获取资讯的渠道和手法、对某些极窄领域的研究,甚至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。
在这种背景下,常规的传播套路极易被他们吐槽,甚至他们都懒得吐槽。正是这种“信息优越感”,让他们有了较高的兴奋阈值——只有不按套路出牌,才能触发他们围观、参与、分享的热情。
但记者也发现,目前的逆向营销多是以“快闪店”的形式出现,这又是为什么呢?
刘鹏认为,逆向营销旨在创造话题,在新话题、新热点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上,新鲜感是保质期最短的东西——传播的时间线一旦拉长,传播的价值势必一路走低。甚至,当竞品,行业都在分析某种“套路”时,就说明要寻找新的出路了,到那时,逆向营销又将会有新的玩法。
拿方太的一系列传播活动为例,大家见多了厨房电器的广告手法,方太突然卖起了“洗发水”、“咳嗽药”、“滴眼液”;当人们习惯了方太的神转折、甚至开始期待方太广告接下来的“神转折”时,方太马上又改变了玩法,用三首风雅的“宋词TVC”诠释了唯美中国风;当业界伙伴都开始讨论方太视频营销时,方太又转身开了一家“时间超市”,超市里所有物品不是以钱来结算,是用时间来支付的,以此来推广方太洗碗槽系列产品。那么,“时间超市”是和“丧茶”、“分手花店”一样的快闪店吗?又不是,它关联着方太会员体系、官方商城等多个业务端口……所以在刘鹏看来,要保持逆向营销的传播效率,就要不断地拒绝“类型化”。
刘鹏告诉记者,逆向营销不应该是一种营销定式,因为任何模式一旦成为定式,年轻的消费者们就会马上察觉并失去兴趣,因为这一代消费者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聪明。
出位的根本:内容
“逆向营销”固然话题十足,但我们也注意到,很多消费者关注了话题,却几乎无视了话题背后的品牌;甚至有些话题与争议同步而生,让品牌不得不出面致歉。那么,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该如何运用这种营销方式呢?
对此,刘鹏谈到,不触及敏感话题是品牌传播最基础的要求。相比这种明确清晰的黄线,品牌文化的边界、目标人群的观念,更需要广告人小心:逆向营销的话题内容,如果脱离了品牌承载的文化内涵、忽略了品牌目标人群的价值取向,势必会造成受众对品牌认知的混乱。传播话题的影响越大,对品牌的伤害就越深。
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案例,消费者记住了话题,却忘记了品牌。要避免这一点,就要保证核心内容、核心话题与品牌核心业务的强关联,并尽可能地达成销售闭环,这样也有助于确保创生的内容始终是围绕品牌、产品来展开的。
在今天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,热点话题可以更加轻松地达成消费转化,但消费者也更加容易被新的热点所吸引。要把品牌的用户变为粉丝,广告人必须不断创生专属于品牌的优质内容,与消费者进行价值观层面的沟通,让用户认可品牌、信赖品牌,直至追随品牌、捍卫品牌。刘鹏说:“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”。
诚然,好的品牌应该像一个“宗教”,粉丝会像信徒一样去捍卫它。但要达成这个目标,是在一次次的营销中为品牌加分。逆向营销,是一种应时而生的营销方式,从这一维度讲,我们都是时代的学生。
从快闪店丧茶到UCC负能量咖啡,从没希望酸奶到小确丧小笼包,从分手花店到马桶餐厅,一个个疯狂刷屏的爆款产品看上去似乎并不符合主流的市场需求,但却并不影响它们成功吸引了无数眼球的事实。
反观“逆向营销”为何近来如此备受市场追捧?其主要特征是以“负能量、反鸡汤”的方式唤起消费者的共鸣,满满的负能量虽然看似消极,却恰好击中了时下年轻人的真实痛点。大环境经济低迷,就业困难,生活压力大,往往就是大多数普通人的真实写照,在巨大的社会压力面前,他们更乐于自我消解与调侃,也更愿意接受这种容易引起情感共鸣的反鸡汤式表达、逆思维式产品。
基于此,本期专题旨在讨论“逆向营销”是否具有长远延伸的可持续性?不同产品的商业模式运作是否具有可借鉴性?媒体或年轻人关注的重点到底在哪里?这是各大品牌在意识到“逆向营销”的强劲传播势能后,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MORE | 更多精彩
本文刊载于《数字营销》杂志2017年10期
原创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
关注新浪微博“数字营销杂志”
进入“微博橱窗”,即可购买
10期:“营销,逆向而行”
价格:25元/本
小编提示
购买方式一:通过桌面微信,点击本文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“微博橱窗”,进行购买。
购买方式二:打开微博网页/客户端,搜索“数字营销杂志”官方微博,进入“微博橱窗”进行购买。